三十至三十一日 傳播真、善、美

1.30~31《農十二月‧十八至十九》

【靜思小語】事實要清楚、善惡要分明,在濁亂人間導正人心,是傳播媒體的責任。

讓善念走在惡念前

三十日,上人與資深臺北慈濟人座談時鼓勵大家,要讓慈濟慧命、人文精神世代傳續;現在科技發達,有助快速而普遍地傳達訊息,讓慈濟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度化人間,用「法藥」醫治人間的無明心病。

過去積極投入的人,一旦較久沒有參與慈濟活動,或是將幹部責任交接給其他人以後,就很可能身心都鬆懈下來,熱情也會冷卻了。此時此刻更需要人間菩薩淨化人心、安定社會民心,資深慈濟人要多對人說慈濟,邀約人人共同行善;也要對年輕一輩分享自己如何投入慈濟,一路走來幾十年不曾退轉的心路歷程,讓大家知道,是什麼樣的感情,自從發心投入就長長久久,還能不斷接引人間菩薩,這些委員、慈誠為社會做了多少事情,就表示慈濟為社會付出了多少。

經常讚歎慈濟人醫「用生命走入生命,搶救生命」,慈濟人是「用慧命投入慧命,延長慧命」;若沒有智慧,就無法將「付出無所求,還要向人說感恩」的慈濟情延續下去。慈濟人是「做中學」也是「做中覺」,得知何處有苦難人,就把握因緣去付出;付出以後,看見受助者得救了,自己也感到安心、歡喜,所以由衷感恩,也會更加肯定自己,更加精進力行菩薩道。

慈濟志工走入菜市場推行環保,剛開始放眼望去很雜亂,經過志工沿路撿拾回收物,教導店家與顧客做好資源回收分類,漸漸地,複雜髒亂的環境也會變乾淨。大家專心致志往前精進,不會去想自己做了多少、貢獻多大,總是付出無所求,走過以後再回頭看,環境乾淨多了,就會覺得很有價值。

「再髒亂的環境,只要慈濟人的腳步踏過,那一片土地就乾淨了;心地也如同土地,有人過去充滿無明煩惱,習氣深重,以致家庭不睦,只要與慈濟人有緣,經由慈濟人的化度,就能淨化人心,挽救許多人的人生與家庭幸福。」

「資深委員跟著師父一路走過來,情很長、愛很大;要把這分情再拉得更緊密,法親多關懷,過去的經驗要多分享,不要讓腦細胞睡著了。人人都有慈悲利他的腦神經反應區域,符合佛法所說,人人皆有如來智性,眾生本性清淨。要時時啟動這個區域的腦細胞,讓善心、善念不斷;若是沒有啟動它,貪、瞋、癡等無明惡念就會隨著習氣不斷產生,把清淨本性埋得更深。」

上人鼓勵大家善用科技,在人與人之間傳遞愛與善的好訊息,相互啟動、共同發揮「慈悲利他」精神,讓善念走在惡念之前,人心向善,社會祥和,各行各業才能穩定發展。

感恩善人共聚付出

因應防疫,各區取消歲末圍爐,而是由慈濟人將熱騰騰的美味食物送到照顧戶家,也將慈濟家人的真誠關懷與祝福送到家。北區慈濟人向上人報告到偏遠山鄉送熱食,與照顧戶的孩子或新芽助學的孩子溫馨互動。

上人提醒,大家都是用父母心去愛這些孩子,照顧得無微不至,但是愛他們就要教育他們,不可以讓他們有攀比的心態,覺得自己的父母平時無力提供的物質享受,慈濟人來了就可以得到。其實以現在的臺灣福利政策來說,孩子的家庭經濟再如何窘迫,都不至於沒得吃;要教他們如何吃才能健康、安心,並且引導他們見苦知福,懂得知足、惜福。

上人指出,若是心不滿足,物質生活再豐富都還會覺得有所欠缺。可以運用手機播放大愛新聞,讓孩子看見世界上還有很多同齡的小朋友缺衣、缺糧,天天都在飢餓當中;而自家即使生活清寒,也不曾挨餓受凍,已經很有福。要教導孩子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,生活再苦,也能由衷感恩父母,不會自怨自艾。「師父教給大家的『四神湯』與『四物湯』,比你們用保溫鍋裝的大補湯更重要。」

「不過你們送得很好,今年的冬令發放,師父對你們很讚歎,除了大補湯、油飯以外,過年的物資我們照常送,只是取消了圍爐,但物資更豐富,能讓他們安心過年。」上人肯定各地慈濟人因應今年冬令發放方式改變而「集思廣益,大愛會合」;也教導要相互感恩,感恩自己能與「諸上善人」共聚,時時以「感恩、尊重、愛」與人互動,合和互協的「四物湯」和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的「四神湯」也要時時飲用。

慈濟藏經,人間史實

三十一日與北區慈濟人座談,上人期盼以「剝皮為紙,抽骨作筆,滴血為墨」的精神,為慈濟人記錄史實,存入「慈濟藏經塔」。「每一次聽慈濟人分享,我都很感動!假如沒有各位菩薩,就沒有今天的慈濟,我只能很孤單地一路走過來,慈濟歷史因為每一位的投入而豐富。然而真實、豐富的慈濟歷史,需要靠你們用心留存,才能讓後來的人知道,慈濟志業是如何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,每一位是有什麼因緣而投入慈濟,如何為人間奉獻;更寶貴的是你們的心中都有一座靈山塔,心靈的收穫都很豐富。」

上人說,「慈濟藏經塔」所存的不是寫著「如是我聞」的一本本經典,而是「如是我做」、「如是我見」的人間史實,可以見證佛法道理的真實人間藏經。

上人言及早年離家時帶著《法華經》到東部,從此抄經、拜經都以《法華經》為主,覺得這就是自己未來要走的路。現在,這條路已經由每一位慈濟人一字一步印下足跡,用愛鋪路走過來。「慈濟人用生命做慈濟,付出無所求,還要說感恩;不只要對受助者說感恩,更要對自己的生命說感恩,感恩在茫茫人海中,我們共住在臺灣,還能投入慈濟,做了這麼多利益人間的好事。過去與大家結這一分緣,所以共同生在這個時代,共聚在慈濟為眾生付出,我對每一位都很感恩!」

上人期勉人文真善美志工抱持「永不放棄」的精神,即使面對重重困難,也要把慈濟人的生命歷史記錄下來,讓慈濟慧命長久流傳。

與大愛臺主管同仁談話,上人提到此行在各地聽慈濟人用心說故事,而且所說的都是真實事;慈濟人回憶的「那一年」、「那一群人」、「那一件事」,真是說不完、聽不完、看不完,都是很寶貴的人間歷史,需要靠人文志業記錄與整理,而且一字一句都要仔細斟酌,力求真實無誤。

並非每一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團隊都有人文真善美志工的編制,然而各地慈濟人都會記錄當地的人間菩薩行跡。「慈濟人走到苦難人身邊,彎下腰溫柔膚慰與扶助,回傳一幕幕影像都很動人;踏上苦難之地,看見人間苦難相,就會上前關懷,都是很真實的反應。」

上人說,慈濟人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、有不同的生活背景,有些人自幼至長生活平順,不知苦也不知福,或是覺得自己很苦,總是遭遇不如意事,直到走入慈濟,參與訪視、賑災,才真正「見苦知福」,知道還有人過得這麼苦,也知道自己實在是有福的人。這個「見苦知福」的過程,是對慈濟人自己的教育,讓自己有所成長;人文志業也要「報真導正」,讓大眾看見人間苦難的真實相,發揮社會教育良能。

上人表示,傳播真、善、美是慈濟人文志業的堅持;事實要清楚、善惡要分明,否則是非善惡的觀念混淆,會為社會注入動亂的因子,亂象叢生。傳播媒體有責任為見解濁亂的人間做調整,調整到人心向善,所運用的方法就是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「四神湯」,讓人靜下心來,看得清楚方向,不再放任習氣,隨著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煩惱造作惡業。

上人說,這一趟行腳,看到許多資深慈濟人已經年老,有的已經往生,再也見不到他們的人、聽不到他們的分享;很多位都帶著寶貴的慈濟故事離開了,可以留故事的人不在了,很遺憾無法在他們還在世的時候,將他們腦海中的珍貴歷史留下來。

「我們要把握當下,不論哪一位慈濟人的故事,有資料就趕快寫,從他們剛開始投入的因緣,在克難中如何做慈濟,用過去的人生來教導、用現在的典範傳後世─過去的人生有錯誤,可以教人反思;現在改過向善,就是人品典範。」上人叮嚀,時間總是有限,不能等待,要趕緊引導人人往善的方向走,讓人間平安祥和。不要輕視點滴,即使力量微如螢火,只要螢火蟲多,也能創造美妙夜空。